最近几年,线下零售的业态变化是最明显的,从社区团购、B2b、到零食店、折扣店、前置仓等等。虽然业态很多,但目前来看还没有一个确定性方向。无论是传统商超还是新兴业态,都还在摸索中推进,而且大多数依然停留在价格战的层面,缺乏实质性的改变。
传统零售商的表现下滑是最直观的现象,财报数据就体现出来了。所以很多连锁商超启动调改计划,以商品结构调整和供应链优化为核心,希望通过降低成本、优化产品组合,重新吸引消费者。
但目前来看,调改的效果并不明显,商超的流量在短期提升之后,并没有持续稳定下来。
与此同时,新业态正在快速崛起,分流传统市场的份额。比如零食店、折扣店等连锁零售形式凭借更灵活的选品、更贴近消费者的场景体验,迅速抢占了中小门店的市场份额。
云南一个经销商朋友告诉我,“从他拿到的当地售点数据看,其区域2024年中小门店,包括一些小餐饮,闭店情况比2023年增加了一倍”。
更具冲击力的是,互联网平台正在加速对线下零售的渗透,比如即时零售,用小时达/半小时达的模式,让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发生改变,使得传统线下零售形式的流量进一步被蚕食。
但这种激烈竞争背后,还没有出现真正的赢家。「新经销」在多个城市调研发现,这些新业态目前还是以低价在抢市场,盈利能力还不稳定。
换句话说,现在的零售市场不是不热,而是热得不健康。新旧势力之间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,而是陷入了一个普遍“以低价换销量”的短期陷阱。
大量的折扣、补贴、促销刺激下,零售商虽然短期内账面数据好看了,但背后是利润下沉与供应链压力的积累,很难形成长期竞争力。